<![CDATA[兴趣图谱]]> 企博网,你我的商务网络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company_indexCompany.do?id=1706033 zh-cn 兴趣图谱 Wed, 01 Sep 2010 15:13:36 CST 5 决定轻博客未来的三场战争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853888  

大家对传统博客和微博都很熟了,现在说说最时髦的轻博客。轻博客的鼻祖是成立于 2007 年的美国网站 Tumblr,至今已经融资 4000 万美元、拥有1100万个博客注册用户,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当中。在中国,随着2011 年 4 月点点网的上线,以及获得上千万美元融资的轰动新闻,激起了轻博客的热潮。

若把传统博客比喻为一本,微博就是一份街头小报,而轻博客就像是一本杂志。与传统博客相比,轻博客的方式更简洁,表达更自由多样,既可以表达理性的思考,也可以做感性的表述;而轻博客与微博相比,没有字数的限制,可以采用短信息、图片、文章、图文混搭等多种方式。

但在看似轻松愉悦的轻博客背后,正上演着愈加激烈的竞争,其未来取决于刚刚开始并将日益火爆的三场战争。

 

第一战:轻博客 vs 传统博客 vs 微博

无论传统博客、微博或是轻博客,其媒体性都是核心所在,就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到的“媒体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博客,都在力图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而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及未来的商业利益。

如今,业内有个看法是:将来轻博客会与传统博客整合,而微博则因为拥有独特的传播属性,未来或许还能独立存在。但是设想如果一个网站(比如新浪或腾讯)能够将三种博客顺畅地整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将能看到属于中国的新博客形式。

轻博客能否超越传统博客和微博,关键在于轻博客能否改变用户以往的使用惯性,提供更好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价值、以及延伸产生的商业价值。

  • 使用惯性

高端人群已经习惯使用传统博客来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拥有了众多的粉丝、看客、志同道合者甚至是对手;而拥有更多大众用户的微博,使得每天关注各类小道消息、笑话、与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问候和交流,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轻博客现在就是要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这难度有点大,教育用户改变原有习惯去使用一个更好的产品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推广一个新产品给大众。在扭转用户习惯的层面上,现在还没有看到轻博客网站有所动作,不过,这很值得期待。

  • 便捷性

现在大家都有表达展示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欲望,只是或多或少、感兴趣的话题不同而已,这时使用便利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轻博客要努力使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展现出来,现在国内的轻博客网站,在界面友好、易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也正是诸多轻博客网站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决出优劣高下的分水岭。

  • 用户使用价值

在用户价值层面,传统博客和微博都给了用户极大的价值,对社会的交流与发展贡献良多,同时在商业价值层面也有许多探索和应用。虽然受到内容水化、过度商业信息骚扰的批评,但在当今环境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商业机构,传统博客和微博仍然是展示表达、获得信息、沟通的最便捷渠道。

对使用价值的细分,可以有许多点,以下列出几个:

  • 展示:传统博客对于用户的展现,相对来说比较呆板教条,用户使用时有诸多限制。而个人、机构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需要更多的展示形式。而在另一个极端,微博对字数的严格限制,使得用户无法进行有深度的说明和阐释。轻博客在产品构架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实践当中是否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需要时间的证明。
  • 内容:优质内容、兴趣的分类展示和追寻。如果不能将一些意见领袖引入到轻博客上来,优质的内容便难以产生,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更多大众用户的认可。轻博客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对用户发表、感兴趣的内容,用标签的方式进行分类、查询。这种基于用户自主的兴趣图谱,对于用户个人和机构都极具价值。如果哪个轻博客能把这个功能做好,就会脱颖而出。当然,这也会迅速引起跟踪模仿,这同样也是竞争的一部分。
  • 盈利模式:现在谈论轻博客的盈利模式,实在有点太早。但能够看清楚的是,三种博客的媒体特质各有不同,与商业的连接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这方面,轻博客还没有开始尝试,如果您是个服务于某个商业机构,不妨现在就开设一个轻博客主页,在使用中体验、比较一下。

 

第二战:轻博客 vs 社交网站 vs 传统新闻网站

轻博客在博客市场中的作战,只是形式之争。而与其他类型网站的竞争,尤其是社交、新闻类网站,则是用户注意力之争,将会更为激烈。

传统新闻网站日渐式微的趋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用户的关注被社交网站所吸引,于是有了如日中天的Facebook和人人网。但我们也发现,社交好友贡献以及分享的内容,还不足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深度、持续渴求,这就给了轻博客机会。

  • 眼球之争

相信随着轻博客发展的日渐火热,各式市场营销活动和噱头将冲到我们面前,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诱惑我们注册、登录、发图、发文。诸君已见,微博之营销遍布街头巷尾、地铁巴士,轻博客应该会更加激烈,期待各个轻博客网站,能设计出些新奇的活动和方式,如今这世事,娱乐好玩才是王道。

  • 编辑、设计之争

内容和展现形式给用户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继续留在网站上。从现在的技术角度看,单纯的人工或机器方式都无法得到最优内容,于是“人工+机器”的解决方式成为了必然选择。

内容筛选排序的工作,软件工程师设计程序就可以完成。但专业编辑的人工内容选择,就依赖于优秀的编辑了。如果我们扩宽视野不难发现,现在最优秀的编辑人才依然是在平面媒体行业里,其次是在门户和专业网站,如果轻博客网站能从上述机构中吸收到优秀的人才,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类似问题也出现在美术设计层面,专业优秀的设计师,现在对于微博客的设计还不是很感兴趣。

  • 归属感,黏性之争

新闻网站和传统博客网站往往带有编辑的意识、喜好和倾向,社交网站的内容过于随意,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如何让拥有不同观点、喜好的用户,迅速找到自己的兴趣群体,是轻博客网站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的参与,那些有过成功经验的运营者将会成为关键人物。

  • 内容真实与虚假之争

这是个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探讨话题,各家轻博客在实际运营当中或兼而有之,或剑走偏锋,都有现实的需要、商业运作以及内心道德层面的面对。

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论题上,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需要,这是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见仁见智吧。

 

第三战:纯轻博客 VS门户轻博客

纯轻博客与门户轻博客所代表的是资本之争、创业与创新之争,这其中的纠结,外人或许难以真正体会。

  • 创业与创新

纯轻博客往往是创业团队的倾心之作,蕴含着创业团队的激情与执着。轻博客鼻祖Tmbler的高歌猛进,给中国的轻博客创业者们输送了强力支撑。

虽然Tumblr是很好的范例,但是熟悉中国互联网和商业环境的人都知道,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条,在基本原型的基础上,必须添加适合中国用户的功能和特征。谁能研究出这样的创新并执行到位,才能在最终赢得用户。

  • 上市是个双刃剑

大家普遍认为,门户网站的轻博客会比较容易发展起来,但实际上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对于许多门户网站来说(他们大多都是上市公司),即使看到了轻博客发展的巨大空间,但受到上市业绩压力所限,对于轻博客的资金、人员、内部资源的投入,往往受到诸多限制。

所以大象能不能跳好轻博客这支舞,就要看这些门户网站的洞察力、决策力以及执行力了,当然,还有创新能力。

  • 资本的力量

资本在轻博客的诸场战争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就像电子商务中上亿美金的烧钱比拼。

现在轻博客的进入门槛已经有点高了,因此不会出现团购那样百家争鸣的局面,竞争将聚焦在几家独具优势的轻博客网站之间,其后面支撑的是资本的力量,他们在为明天下注。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的这句话句话,对于轻博客来说也是一样。

在轻博客的战争中,高水平的技术工程师、编辑、分析师、市场人员,都在每一个小的细分领域斗智斗勇。那些能够创造性达成目标的人才、在竞争中拼杀胜出的人才,才是轻博客能否取胜的关键。

好运,轻博客!

来源:/45040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853888 chiefeditor Tue, 27 Sep 2011 13:46:49 CST
盘点白领如何跨过职场三个“典型期”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853797  一个人从正式进入职场开始,有些阶段必须要经历。首先是稚嫩的新人期,工作几年,对自己的工作渐渐熟悉后,又开始有了倦怠期,离职期虽然提起来伤感,但也是职场必经过程。当然,职场中每个人的经历远不止这些,本期我们只是针对职场三个典型期做些点评,期望帮助职场人士顺利度过不同时期。

新人期

度过“适应焦虑”很关键

新人期是每个职场人必经的过程。全新的环境,陌生的同事,都是对新人的一种考验,不被接受、找不着方向是职场新人普遍遇到的问题。

案例:小威大学刚毕业就进了这家大公司。进去了之后发现公司不如当初想象般美好,单位里每个人似乎都很冷漠。到了下班时间,大家各自散去,仿佛陌生人一般。一开始,小威觉得过段时间可能就好了,但三个月过去,他发现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大改观,压抑得简直连辞职的心都有了。最近,由于和同事沟通不畅,小威的工作还出了差错,挨了领导一顿批评,小威更是难受到了极点。

华家丹分析:小威的例子在职场新人中非常普遍,被称为“适应焦虑”。新人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此事。心理上明确这一点后,然后再分析自己的状况,主动适应、积极应对:首先是求职时不要被职场“伪兴趣”所误导,求职前要对所从事的行业和公司有全面了解,起码看看“生活照”。其次,小威要学会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最后,要学会处理批评和表扬。工作中出差错在所难免,要善于从批评中成长,要知道有错误才有成长,这需要职场情商,也需要情绪调控的能力。

倦怠期

学会排解职场“七年之痒”

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难免会倦怠,职场人更是如此。心情影响工作,倦怠期心情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甚至动摇工作信心。

案例:Andy最近很困惑,在这家企业呆了五年,对公司非常熟悉,熟悉每个同事的行事风格甚至办公区的每一个摆设,套用一句话——就像左手摸右手。但Andy最近总感觉倦怠,虽然职务上近几年一直呈上升状态,但压力与内心的疲倦感却避免不了。很多时候Andy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在咬牙坚持的同时,痛苦也在与日俱增。

华家丹分析:职业倦怠是很多职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职场的七年之痒”。一般来说,像Andy这样的情况会有两种选择:一是跳槽,二是调整自己,重新适应。倦怠有时候也是职业发展的转机,让人在转机中学会反思,并重新审视自己及工作,当前倦怠的原因是什么?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然后根据这些审视为自己制定出一个目标和计划,给自己一段时间看能否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此外,适当地与同事或领导的沟通,也可以缓解倦怠的情绪。还可以通过寻求家人支持、正确应对压力、适当管理时间等,帮助自己找到座标。

离职期

是结束也是另一个起点

离职期是一个看似不重要,但实则非常重要的时期。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人选择站好最后一班岗,有的人却认为离职就要当机立断。

案例:前不久,丽华的公司调整了一项重大的决策,因为今年行业情况较差,所以决定不加薪,这让丽华非常不爽。又听闻另一个同事因为关系够硬,后台够好,工资涨幅在10%左右,丽华越发不平衡了,并以此为借口提出辞职。但公司的合同里有规定,要等到新人交接之后丽华方可离职,于是这段等待的时间丽华开始如坐针毡。

华家丹分析:离职时,我们需要学会优雅地告别,因为这意味着一种结束和新的开始。与“自己”告别:这是一个时期“自己”的结束,利用这个时间总结工作以后的得失与成长;与同事告别:一个礼貌而又稳重的告别,不仅可以消除团体中因为有人离职而带来的情绪搅动,也能为自己留下很好的人脉关系;与工作告别:做好交接工作,要把职业生涯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职业道德和操守的体现。

用一个故事来总结:有一个农夫,他种的花长得最好,于是邻居就去请教技巧,农夫慷慨而细心地向他讲解了要领,甚至主动提供工具和肥料。后来,邻居的花也越长越好。有人问农夫,你为什么要帮助竞争对手呢?农夫笑而不语,带这个人去花园参观:原来,邻居的花种好了,就吸引了更多的蜜蜂来农夫的花园,于是,农夫的花也越长越好了。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853797 chiefeditor Tue, 27 Sep 2011 13:39:51 CST
肖鹰谈《秋瑾》:“消费历史”是电影的死路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807755      近日,秋瑾的后人公开抗议即将上映的电影《竞雄女侠·秋瑾》。媒体报道称该片许多情节不尊重史实,有“三俗”之嫌,且影片拍摄未经过后人授权同意,属于违法拍摄。

  此事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凡涉及重要历史人物的影视作品,须有亲属或后人授权才能开拍”。事实却是,制片方无视国家法规,在单方面开拍电影的同时,假惺惺征求秋瑾后人意见。其二,秋瑾后人审阅电影剧本后,认为“这个本子不行,大部分是描写家庭琐事,甚至写她有打丈夫,把革命先烈秋瑾写得像个泼妇一样”;其后,电影编剧写出了秋瑾后人认为“基本符合事实”的“第二个剧本”,但是,这个剧本却因为“投资方不同意,‘无票房价值’”而被否决,电影仍然按照秋瑾后人反对的“第一个剧本”拍摄。

  显然,制片方制作这部以纪念秋瑾烈士为主题的影片,动机似乎并不在“纪念”而在“票房”。制片方给媒体的回应说得很明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秋瑾是应景的好题材。”这就是说拍摄秋瑾题材的电影只是为了“应景”,而借“应景题材”争抢“票房”才是“实意”。正因为只是以“秋瑾”做“应景”,我们才会看到,制片方把拍摄严肃的历史题材当做儿戏,不仅可以为“票房”肆意篡改历史,阴阳颠倒、黑白混淆地“添佐料”;而且公然无视国家法规“忽悠”秋瑾后人。

 

 

  电影这样“演绎”历史,违背了秋瑾的精神品格。秋瑾自名“鉴湖女侠”,并非标榜江湖侠客,而是矢志做复兴中华的革命战士。1907年7月6日,徐锡麟筹划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不幸事败被杀。秋瑾被徐弟告密,有人劝她逃离,但她拒绝离开绍兴,认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秋瑾是以慷慨赴死的精神接受了被捕和处死。可是这部电影把秋瑾演绎成一个“身手超男的马路打女”形象,严重贬低了一代英豪的精神品格。也许制片方不懂得,尊重基本历史,最大程度地还原秋瑾原本的精神品格,才是这部传记电影的诗意内涵,也是其具有史诗巨作的艺术魅力的源泉所在。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不到制片方对历史的敬畏,在票房至上的理念下,他们把“艺术”作为谋利的工具,放肆地欺凌历史。这种不负责任对待历史的态度,并非个案。为数不少的电影人把历史题材作票房幌子,肆意篡改、编造史实,兜售低俗廉价的娱乐影像。这些国产电影如此“消费历史”,不仅败坏了中国电影的文化声誉,而且从根本上腐蚀中国电影的艺术生机。在中外电影史中,所有成功的历史题材电影都证明:电影借重于历史题材,根本意义是电影接受历史的深刻洗礼,并从中获得深厚的历史底蕴。反之,如果以欺凌的态度对待历史,为票房而“艺术”,将把电影赶进死胡同,这当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来源:光明日报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807755 chiefeditor Tue, 20 Sep 2011 13:33:01 CST
公司因兴趣图谱领域而诞生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807700  本文是socialbeta撰稿人puting对天涯海阁博主,爱库网创始人@watsonxu专访。

  puting:作为天涯海阁的读者和爱库网的用户,我很想了解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情况,我相信SocialBeta的读者也会对这个感兴趣,能否为我们介绍下你自己?

  最早我主要从事医药领域信息化的工作,之后有过一段不是特别成功的创业经历,后来进入盛大创新院从事产业研究的工作,今年3月份正式离职和同事kevin一起出来全职做爱库网。

  puting:天涯海阁是我经常看的中文原创博客之一,非常喜欢这个博客,我想了解下你当初是如何想到要做这么一个博客的,目前博客处于什么状态?

  天涯海阁创立于2006年,这里(Link)记录了天涯海阁发展的一些过程,当初做天涯海阁主要是个人兴趣,初期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国内外的一些优秀的互联网服务,分享自己使用这些网站的一些体验和心得,目前更多的关注国内的互联网初创企业,也会分享一些自己对于某个方向的想法和思考。

  目前有几个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在写,我们希望通过博客分享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传达我们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想法和观点,也希望对一些互联网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puting:你觉得写博客给你最大的收益是什么?为什么?

  写博客给我带来很多的价值,一直以来自己都是把博客作为一个积累自己感兴趣知识的地方,当然时间一久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里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也让我从一个对于互联网感兴趣的人,真正进入了互联网领域。

  当然写博客给我最大的收益让我学会了坚持,希望以后一直能够在天涯海阁分享自己关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一些思考。

  puting:我非常喜欢问别人最初是出于一种什么动机开始做一件事情的,今天想问问你当初怎么想到做一个爱库这么一个网站?

  最初的时候,更多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需求,我和Kevin浏览器收藏夹里面都收藏了很多网站,经常会碰到找不到自己网站的情况,也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想把自己喜欢的一些站分享给别人,发现需要一个一个粘贴链接再通过邮件或者IM来分享。于是我们便想,是否可以有这样一个服务:可以让用户把自己喜欢的互联网资源都放到一个地方,并且可以方便的分享自己的收藏,然后如果收藏的用户多的话,也可以发现更多的优质资源。这个应该就是做爱库网的初衷。

  puting:在爱库的首页上,有这么一段话这么来描述爱库的,爱库网是一个收藏、整理、分享、发现任何网页、图片、视频的在线服务,你觉得和其他社会化书签如delicious相比,爱库的最大特色在哪里?

  爱库网和delicious相比,相似的地方在于我们的核心都是做收藏,不同之处在于:

  1.爱库对于不同类型的内容:网站、网页、图片和视频会根据不同内容的属性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展示内容;

  2.爱库网也注重用户基于兴趣来发现具有相似兴趣的人和内容;

  3.爱库后期会强化分享的功能,比如内容的分类共享;收藏是爱库的核心,基于用户的收藏我们希望通过对于内容价值以及用户兴趣的挖掘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puting:爱库网目前是通过收藏网页链接来收藏和整理图片、视频等内容的,未来会不会用户可以直接上传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而不是仅仅通过收藏链接地址这么一种方式?

  目前爱库网收藏的对象是互联网上的链接,从类型上面体现为网站,网页,图片,视频。对于图片和视频上传目前也有很多用户提出了这种需求,我们目前的想法是爱库网的核心还是在收藏,图片视频存储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爱库网不会允许用户直接上传内容到爱库网,不过从实现的角度,未来爱库网会开放API,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的方式来实现此类功能,比如绑定Flickr账户之后可以直接上传,但是内容直接上传到Flickr,爱库收藏的对象还是链接。

  puting:爱库网和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基于物品(图片)收集分享社区如国内的堆糖,国外的Pinterest、thefancy等网站相比,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些网站也是可以收藏网页的,并且用户可以自己上传图片,爱库网的优势在哪里?

  从模式上面,有类似的地方,基于收藏兴趣进行拓展和发掘;从定位上,爱库本质上是一个工具,爱库网关注对象是网站、网页、图片和视频,堆糖,pinterest更关注时尚物品,发展的方向更多是朝社会化电子商务,所以定位并不一样。

  puting:国内目前社会化电子商务比较热,而向堆糖都在这个方面进行尝试,爱库网会不会向社会化电子商务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目前社会化电子商务确实是一个比较热门的方向,以爱库网的架构确实也可也来做社会化电子商务,但是我们知道电子商务不是我们的强项,也不是我们做爱库网的初衷,爱库网本身的定位是一个工具,我们希望爱库网成用户的个人互联网收藏中心,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收藏的功能做得最好,用起来最方便,并且基于用户收藏的内容,让用可以方便的进行分享、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内容。

  puting:你是如何看待国内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为什么?

  个人对于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理解:社会化电子商务本身还是电子商务,社会化只是一种工具或者方式,所以做社会化电子商务首先需要对于电子商务本身有深刻得理解,如果只是把社会化电子商务只是简单当做电子商务的一种营销的平台可能做成得难度较大。目前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很多,我以前也在自己博客做过简单的整理(Link),这类服务其实从模式上基本类似,最后谁能做大可能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对于电子商务本身的理解;二是运营能力.

  puting:我们知道,目前兴趣图谱是一个热点,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网站不断涌现,你是如何看待兴趣图谱这个概念的?爱库网算不算也是一个兴趣图谱网站,为什么?

  兴趣图谱也是我最近很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个人对其的一个理解是,现实生活中人通过兴趣拓展朋友圈,并且朋友圈拓展个人的兴趣,而现在其实网站可以映射类似的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实生活中我对赛车很感兴趣,那我应该会认识一些也喜欢赛车的人,经常和他们交流关于赛车方面的话题,并且也会从他们那边获取很多我以前不了解的关于赛车的内容,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可能会认识更多对赛车喜爱的人;有些情况下你可能会因为你的赛车圈子里面的人可能也会了解到其他的兴趣,比如你通过某人了解到除了喜欢赛车也喜欢网球,以前没接触过网球,但是一了解,发现这个好像自己也很感兴趣,于是通过朋友你的兴趣就拓展了。

  爱库网也希望在网站上面实现类似的兴趣拓展的过程。对于兴趣图谱我们觉得载体的选择很重要,爱库网选择的内容载体是网站,网页,图片和视频,用户的泛兴趣需要通过内容载体来进行体现。并且我们相信兴趣图谱领域将会诞生伟大的公司。

 

  puting:对于爱库来说,用户收藏网页就是在自主贡献内容,那么,爱库是通过什么机制来促使用户不断收藏网页的?

  是否使用一个工具,我们觉得本质上取决于这个工具能否给用户带来价值:目前爱库网给用户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供了方便收藏网站、网页、图片和视频的工具(未来我们还将提供更多可以把这种内容收藏到爱库的工具);

  其次爱库网的收藏展示直观,便于整理、查找分享(未来还将提供收藏内容分类共享的功能);

  第三,可以发现具有类似兴趣的人和有意思的内容。

  puting:我看到爱库目前只能通过爱库的注册系统,而没有直接可以运用一些社交网络如新浪微博、腾讯等账号直接登录呢?为什么呢?

  未来会提供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直接登录的功能。

  puting:目前爱库网运营情况如何?每天用户自主收藏的网页数大概有多少,主要是哪些类型的网页收藏的最多或者比较受欢迎?

  从6月份正式上线至今,在没有做太多推广的情况下,爱库网已经有了几万的用户,每天爱库网收藏数大概在数千个,从热门资源的情况来看,网站,图片受欢迎程度相对较高。

  puting:谈到一个网站,有一个话题永远不可避免,爱库网未来如何盈利?

  互联网在不同的阶段主流的盈利方式也不一样,爱库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我们对于盈利模式想法也会有所不同,就现阶段而言,我们觉得爱库网最重要的是改善产品体验上面。并且我们觉得一个有用户需求的产品,如果能够满足用户在某方面的需求,并且能够做到足够的用户,将来肯定能够盈利。

  puting:我看到爱库网也在新浪微博上开始了微博账号,微博推广的效果如何?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利用社会化媒体做推广的?

  目前爱库网在微博上面除了发布一些产品更新内容,推荐一些优秀的收藏资源以外,微博上面的账户比较重要的一个智能就是听取和及时和用户进行沟通,当用户在微博上给爱库留下反馈的时候我们会第一时间的进行回复,并且及时的改进产品相关的问题,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听取用户反馈很好平台,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交流平台,及时的解决用户的反馈的一个好处就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主动推荐爱库网:)

  puting:爱库网团队目前有多少人?接下去有什么新的打算和计划,比如说有没有打算开发移动应用呢?

  目前爱库网有一个7人的团队,前一阵爱库网刚刚进行了改版,新版的爱库网体验更好体验,目前爱库核心的功能就是收藏,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主要的工作除了不断的改进现有的收藏体验以外,一方面会构建更多将内容收藏进爱库网的渠道,另外一方面就是构建更多的消费爱库网内容的渠道,比如Android、iPhone、Windows Phone手机客户端,另外也会基于爱库网内容的特性来挖掘不同内容的价值。比如基于爱库里面的网站我们会推出相关的服务,让用户更好的发现和分享网站。

  puting:我知道你在创业之前一直是在盛大工作,创业几个月来,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和创业者分享的吗?

  创业很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很幸运我在创业之初找到了相对互补的合作伙伴;团队是最重要的,没有好的团队很难做出好的产品;创业初期需要抵御诱惑,确定不做什么很重要,需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产品最核心的价值上面,分散精力可能意味着不能在核心功能上做到极致。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807700 chiefeditor Tue, 20 Sep 2011 13:19:03 CST
买不了房 救不了命:住房公积金究竟能干啥?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769390     面对高企的房价,住房公积金对买房有多大作用?唤醒沉睡的资金,规则与实践之间,有无良方?

 用来买房,远远不够;用来治病,涉嫌违规

喻翩一/绘

  深圳试行住房公积金提取新规,重大疾病或重大手术可申请提取本人账户余额。

  去年广州市也曾制定类似方案,最终却未获通过,原因是与国务院《公积金管理条例》相左。

  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这一推行多年的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杯水车薪。

  面对高企的房价,住房公积金对买房有多大作用?唤醒沉睡的资金,规则与实践之间,有无良方?

  治大病

  公众欢迎,却与政策矛盾

  深圳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于今年9月1日开始试运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职工本人及家庭成员患恶性肿瘤等9种重大疾病的,可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余额。此举一出,市民普遍欢迎,认为该规定合情合理且人性化。

  有市民表示,住房公积金账户里的钱属于自己,提取公积金治病救命合情合理;也有市民认为,现在房价高企,住房公积金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功能有越来越弱化的趋势,应该进一步强化这一功能,让公积金成为解决多数人住房问题的一道屏障,最终实现人人享有住房保障。

  深圳的做法并非独创,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去年也曾经做了类似方案。按照方案设计,职工本人及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可以提取公积金。但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并没有通过该方案,至今仍束之高阁。

  广州市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廖烈友介绍说,他们曾经进行广泛的调查,很多职工反映,自己的公积金买房子远远不够,不如用公积金的钱治大病 救命。为此,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做了“重大疾病公积金提现”的方案,但在讨论时,始终绕不开国务院《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五条:“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 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广州市只能暂缓了该提议的讨论,等待国家相关部委对条例的解释或修改意见。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设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目的是为了协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各地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制度,更好地帮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始终是公 积金的核心。问题是各地房价不断攀升,公积金在解决住房问题中的作用越来越弱化。为此有职工表示,住房公积金买不了房还救不了命,那不成了一个摆设?

想买房

  杯水车薪,只能望楼兴叹

  今年30出头的王非大学毕业参加工作8年,他认为自己属于典型的“买不起房,也享受不到政府住房保障”的夹心层,如今与女朋友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

  他查询了一下自己公积金账户里的余额,仅仅6万多元。女朋友晚参加工作几年,公积金更少。而现在广州市房价高企,一套再小的两居也要上百万。以 20年七成按揭计,首付、装修加其它费用不低于40万。按等额本金计算,月供达5420元。两个人那点可怜的公积金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用公积金贷 款,利息可能会稍微低一点。但售楼小姐告诉他,公积金贷款放款时间长、手续繁琐,还不如用商业贷款,可以在总房价上打个九八折。

  不管怎样精打细算,有一点王非很明白:如果打定主意买房,可能不仅会把他们两个人这些年的积蓄掏空,每个月还要背上沉重的还贷压力,甚至会搭上 双方父母的养老钱,这将严重影响他们3个家庭的生活。他说,如果他们两个人的住房公积金余额能够支付首期,每个月的公积金能够支付月供,就最理想。但这个 想法似乎太不现实了:目前水平的公积金,放在10年前广州房价均价4000元、一套两居室总价30来万时还行,现在只能望楼兴叹了。

  据介绍,2010年,广州社会平均工资达到4501元。很多企业按8%比例缴存并补助住房公积金,即个人缴360.08元、企业补助360.08元。据此,广州人的住房公积金账户每月可存入720.16元。而同期广州房价均价高达13107元/平方米,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室总价104.8万元。

  盼探索

  房价高企,相关改革跟进

  目前各地住房公积金普遍面临“用来买房远远不够”的尴尬。以广州为例,自1992年设立住房公积金以来,近20年间36600多家机关企业事业 单位参缴,覆盖职工299万,基金累计存入1746亿元,支取1053亿元,基金余额693亿元;而同时,20年积累的基金规模,仅仅相当于2010年广 州房地产一、二手楼一年的交易额。

  近20年来,广州市住房公积金共发放贷款22.8万户,贷款总额621亿元,支持职工购买住房1600万平方米,收回贷款263亿元,目前基金 余额358亿元。也就是说,广州市参加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中仅有一成左右选择了公积金贷款买房,交易面积还不如目前广州十区一、二手楼一年的交易面积—— 2010年,广州十区一、二手房屋交易面积1887.06万平方米。

  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专家组成员、房地产研究专家韩世同表示,目前广州市住房的矛盾在于房价的过快增长与老百姓收入增长的相对滞后,这让公积金在现 在的条件下不可能起到很突出的作用。但是有关部门可以研究,如何推动公积金在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一环, 这样的探讨将非常有意义。

  针对利用住房公积金买房困难的现状,目前一些地方对公积金的存缴做出了一些探索,例如一些地方在不与国家相关法规冲突的前提下,将公积金缴存额度由5%放宽到20%或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并简化公积金贷款环节,以方便职工申请公积金贷款。

  这些做法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公积金的作用。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769390 chiefeditor Wed, 14 Sep 2011 15:42:30 CST
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纳入高校教学必修内容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768599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

  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主要为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部分组成。教学方法有课程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其中,在第三部分的提高自我心理调试能力中,列出了7种大学生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和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在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方面上,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与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在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方面,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还要通过心理健康课,让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有两种开课方式: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或者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可以增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

  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

来源: 京华时报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768599 教科校园 chiefeditor 教科校园 Wed, 14 Sep 2011 14:45:47 CST
国内社交网络激战正酣 三大路径酝酿新格局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767745  

    人人网近日宣布启动社交化内容战略联盟,同时对外正式发布了轻博客产品人人小站。另据报道,百度分享近日正式开放注册,网站浏览者可获得JS代码,方便分享到人人网、开心网、QQ空间、腾讯微博等SNS站点。

  当前,IT业界群雄逐鹿社交网络,根本原因在于得社交网络者得平台,得平台者得天下。

  社交网站竞争激烈

  如今,社交领域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数据显示,从2010年年初的近1.2到如今的0.42,一年半时间,开心网的每日用户量跌去约65%。人人网方面,今年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正当此时,腾讯率朋友网杀入社交网站阵营。另外,众多职业社交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社交网站竞争空前激烈。

  近日,人人网宣称将借助人人小站的产品,成功实现社交与兴趣的结合,使得轻博客文化得以最大化的释放。这意味着,人人网明确了社会化内容的战略布局。恒知网日前宣布,其注册用户超一百万,相比之下,国内最早走职业社交网络道路的天际网用户数已超650万,并且明确提出要成为中国版LinkedIn的目标。

  日前,腾讯的朋友网3.0版正式上线,宣告腾讯正式加入与人人网、开心网正面交锋的战场。虽然朋友网起步较晚,但据艾瑞数据显示,朋友网上线三个月用户数、活跃用户数即超越人人网、开心网。显然,人人网和开心网的用户多多少少受到了“侵蚀”。

  如今,百度正在加快战略转型,杀入炽热中的社交网络。在百度世界2011大会上,百度新首页问世,这标志着百度从搜索时代进入社交网络的分享时代。在新首页上,百度传统的搜索框下增加了导航通知、实时热点、应用、新鲜事四大模块,并实现了与人人、开心、新浪微博等部分社交网站的账号互通。

  那么,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交网络格局将会怎样?天际网CEO林廷翰认为,未来社交网站将是大公司的战场,新兴社交网站很难与其竞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社交网络有一定的排他性,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未来能生存下来的社交网站极少。

  新一轮洗牌加剧

  其实,社交网站前景依然广阔。从用户规模来看,国内SNS网站用户数有2.8亿左右,整体的发展空间巨大。但是,伴随着微博的崛起等多种原因,国内传统社交网站的用户正在流失也是不争的事实。据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户数量就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网民使用率从13.8%直接提升至40.2%。与此同时,社交网站半年下降2.2%。

  艾瑞发布的《中国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0-2011》显示,社交网络正面临着来自微博等其它社会化媒体的冲击,社交网络在社会化媒体中的重要位置受到挑战。2010年下半年以后,社交网络月度覆盖人数基本维持在2.7亿至2.8亿之间,活跃用户数量增长乏力;另外,2010年以后社会化媒体的月度覆盖人数稳步上升。

  现在,越来越产品的更新换代或者研发,正在挤占社交网络的空间。据新华网报道,博客、微博方兴未艾,网络社交又步入了“轻时代”。起源于国外的轻博客,正逐渐在中国聚拢起一批拥趸。而看好其成长前景的各大知名网站,包括网易等,也开始纷纷着手布局新的战场。包括盛大推他、新浪Qing、凤凰快博等均已凭借原有平台招徕不少用户。不仅如此,互联网产品附加社交功能,也加入抢夺用户的圈子。不少游戏企业为自己的产品附加社交功能,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7月底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业论坛上展示了微软的新产品,“你会在游戏里完成社交活动,而你的动作、声音和脸部表情都会完全反应在电视屏幕上。”

  趋势明显酝酿行业新格局

  中国的社交网站在经过高速扩张后,已进入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如何留住用户,成为社交网站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艾瑞咨询分析认为,未来对于用户具有高吸引度的社交网络功能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即与移动终端相结合、娱乐休闲以及好友交流。在满足休闲娱乐、交友等主要需求方面,社交网络应突出特色和品质,同时注重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目前,各社交网站发展路径渐显。

  一是借移动互联网重塑社交。开心网CEO程炳皓日前表示,将坚持立足于用手机去做社交网站,而不是把PC的东西搬到手机,定位于重新规划社交网站的功能。开心网的实用化战略将分三步走:社会化的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和开放平台。

  二是垂直化成为社交网站有效的发展模式。业内分析认为,通过一个群体的共同特点建立其特有的社交网站成为大量中小网站的发展模式。文艺爱好,车友驴友等都是垂直网站的发展根基。

  最后,开放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社交网站也是如此。无论新浪微博、腾讯、还是人人网,都提出“开放平台”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腾讯开放平台更是一张集聚了腾讯旗下朋友网、腾讯微博、QQ游戏、QQ空间及Q+五大平台的“集群牌”。

来源:新浪财经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767745 chiefeditor Wed, 14 Sep 2011 13:49:00 CST
“落选院士”饶毅再发博文 推介两中医获诺奖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635779                               

饶毅(资料图)

昨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再发文《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饶毅告诉记者,标题是有意“吸引眼球”,目的在于让人们关注两位他认为是杰出而未获承认的科学家,“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昨天,饶毅首先对“文不对题”表示抱歉。

饶 毅告诉记者,文章的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他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人还在病中。“他们做出 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文 章中,饶毅希望人们关注的是两位中医中药领域的专家。一位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一位是发现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张亭 栋。“屠呦呦和张亭栋的研究成果,国际国内都认可,都得到了应用,直接产生治病救人的效果。但是,两人由于不同的原因,个人没有获得内地充分的认可,也缺 乏国际肯定。”所以饶毅借机为他们鸣不平。

饶毅的文章再次受到网友的关注。有网友说“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支持饶毅教授对中医中药的发掘和推广。虽然博文和方舟子的中医伪科学观点相左,但都算是科普体吧。希望能按照诺贝尔医学奖的评选要求,尽快推动中国的诺贝尔奖候选工作”。

    8月17日,在中科院公布的院士增选初选名单中没有饶毅,随后他发文表示“从今后不候选院士”,引发社会争议。

                                                                                                                             来源:北京晨报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635779 教科校园 chiefeditor 教科校园 Tue, 23 Aug 2011 15:36:00 CST
外电称萨科齐访华拟议金融交易税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635719   据路透社22日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将于北京时间25日访华,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内容可能涉及金融交易税,这一有争议性的计划必须得到各国的广泛支持。

  针对近期严重恶化的市场形势,法德两国领导人8月16日举行会晤,双方提议开征金融交易税,作为防止欧元区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解决方法之一。但该项提议很快遭到了英国、瑞典、爱尔兰等国政府及欧洲多家银行业协会的质疑。

  英国财政部近日发表声明称,任何金融交易税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否则被覆盖的交易只会转到那些不征收这项税收的国家中进行。荷兰财政部长德亚赫也表示,这样的一项税收应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就会严重扭曲。在2010年9月份,欧盟各国财长就未能就金融交易税达成一致,原因就在于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此表示反对。根据欧盟的规定,税收计划必须经27个成员国的一致批准才能成为立法。

  英国银行家协会发言人布莱恩·麦尔斯也指出,金融交易税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情况下才会起作用,否则就将触发金融市场的“扭曲”。他还表示,如果银行被征收金融交易税,它们将会把这种税收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预测,在欧盟范围内征收金融交易税将可生成2000亿欧元的收入。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征收这项税收还会引发有关巴克莱、渣打和汇丰这三家英国大银行是否还会将总部留在伦敦的问题。

  全球最大的银行间交易经纪商ICA P的首席执行官斯宾瑟21日已表态说,如果法德两国有关开征金融交易税的提议在欧盟范围内推行,该集团将把业务从欧盟迁至纽约和新加坡。他还指出,这种税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情况下才能奏效。

  此外,由于法国今年是二十国集团(G 20)的轮值主席国,萨科齐和胡锦涛还可能讨论G20的议程问题。

  为了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法国目前提出了一项建议:对G 20国家的宏观经济进行观察,对那些国际经济不均衡的国家进行劝告。该国G D P占G 20总量5%以上的国家将成为被观察国,这就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以及中国和印度。法国还提议,今后由IM F牵头对这七个国家用经济统计指标进行观察。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635719 财经产经 chiefeditor 财经产经 Tue, 23 Aug 2011 15:29:58 CST
PayPal创始人:兴趣图谱模式将造就下一个互联网巨头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634397 一定有许多人都想知道到底未来最能造就网络巨头的技术是什么,到底网络的未来在哪里。

正好,昨天在高盛举行的技术和互联网大会上Paypal创始人Max Levchin和Benchmark Capital一般合伙人Bill Gurley就此问题作了一些讨论,他们的讨论主要围绕比较Facebook和Google来展开。

Levchin指出Facebook正在变成一本巨大的白皮书:你可以通过它找到你的朋友们在什么地方,找出他们的兴趣,找出他们最喜欢看的电影等等。Facebook也希望通过Facebook Connect向其他网站开放这些资源信息以真正挖掘出其巨大的资本价值。这种开放资源的行为很可能将引导Facebook去取代最为核心的信息服务。而一旦其真的变成下一个互联网交流平台,它将很有可能成为一家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然而Levchin也从另一面解释了Facebook的核心—“社交图谱”的局限性,比如说需求生成和需求发现(搜索)广告方面。他指出,社交图谱信号对于与搜索相关的广告并不能进行优化,从这个方面来说,Facebook会成长为和Google一样的庞然大物的说法在本质上就是错误的,其要赶上Google的收入水平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因而Facebook最终不可能与Google形成竞争,至少短期内不会。

Gurley对Levchin的看法表示赞同。同时他还举了一个例子:Netflix起初也试图将社交图谱模式引入其电影推荐系统,但是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原因是社交图谱模式并不比其他的算法推荐模式有效。对于许多人来说,社交生成的推荐初看起来应该一定是我们会喜欢的电影,但是要知道朋友间许多人仍然也是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的。

事实上,硅谷和风投领域的许多人认为真正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模式是兴趣图谱模式。能够成功执行兴趣图谱模式的公司最能挑战Google的搜索,因为其正好符合需求生成和产品发现。因此真正能定义Facebook(社交图谱)和Google(搜索,广告)中间地带的是兴趣图谱。

可以很确切的说,无论是谁,只要他能搜集好你的兴趣,并将其打包用于广告的目的,他一定能赚到手软。Levchin就认为Twitter因为其允许关注和实时信息的获取(尤其是对品牌和明星的关注)或许会成长为一个对广告商更有吸引力的平台,在他看来品牌和明星效应往往比朋友效应要更为吸引人。不过虽然Twitter也说过自己已经控制了兴趣图谱,但是其用户身份更新产生的信息的深度和情景化都还不够。

当然,兴趣图谱模式并不是只有哪一家公司能够构建并利用,Facebook,Twitter和其他的创业公司如Gravity就都在努力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期抢下这块最能造就下一个网络巨头的领域。

                                                                                                                                                                 文章来自36氪

 

]]>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8634397 chiefeditor Tue, 23 Aug 2011 13:32:57 CST